目前分類:當中師生回憶錄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花開花落話僑中     作者:李美雲

十年人事幾番新,在行將超過半個世紀漫長的歲月裡,從童年到學生時代的成長過程中,雖已流逝了太多的往事,依然尚有許多忘不了的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長存在記憶的匣子裡。

我父母是緬甸華僑,我的兄姐妹們皆土生土長在緬北當陽,還有很多鄉親父老一同住在這個複雜的小山城裡,鄉親們集資興辦了當陽華僑中學,好讓子孫後代能受到華文教育。1955年我被父親送進學校讀書,當時已有八歲,兄姐也早入了學,同學都比我小,常被取笑,使得我心理極不平衡,有時就會出現一些偏差行為,幸好後來有一位啟蒙的楊老師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將我導入正軌,得以度過快樂學習的童年。

學校面積廣大,只欠缺修整,大門右側是間二層樓的木屋,樓上為初中部同學的教室,樓下則是小學部同學的教室。大門左邊是株高大的老榕樹,學生們常到樹下玩耍,正前方堆了很多石塊像幾座小山,還有木材和水泥。後來聽父親說,那是用來建大樓用的,董事會議決定,秋雨過後就開始動工,高班同學下課後大家都幫忙抬石塊,掃地。第二年冬天,眼看著平地起高樓,新的教學大樓逐步完成。師生都很高興,從木屋搬過來,新的教學大樓呈四方型,輝煌耀眼,樓上有三間教室及一間教務處,中間還供奉了釋迦佛,樓前走廊可晀望對街的街道。春節慶祝學校落成典禮,鄉親士紳及家長都來參加,非常熱鬧,學校舉辦很多慶祝活動,包括唱歌、跳舞、演戲劇等。開學時又增加了幾位教師和很多新同學,有了很好的讀書及學習的環境。接下來就是開闢讓學生有鍛鍊身體的操場。大家再次合作剷草填土,把樹木移到學校四週種植,使操場平坦而有型,有跑道、排球場、籃球場等。每晨六點之前都做早操、童軍操,七點鐘聲響才進教室上課。學校前面有四個花園,由四班同學負責管理、比賽找花來種,修理拔草,早晚澆水,眼看著小樹逐漸長高,花兒開放,比賽結果都有加分,花園中間有走道可來回賞花,有小亭可供大家休息。接下來就是挖池塘的日子,同學都不怕苦,下課就挖,幫忙除草及抬土。勞作考試以抬土計分。一畚簊一分,六十分及格,下課就去抬,頂著大太陽,汗流夾背,兩手長疣,還一邊唱歌,一邊聊天。挨過一個春天和冬天之後,池塘已挖好了,還用最大的石頭做了假山,池塘四週及中間的小島種了整齊的柏揚樹及垂柳,經常修剪,再陪襯著四個花圃紅花、黃花、及玫瑰花,眼前的母校絢爛光華,優美極了,全校師生就這樣胼手胝足地共同締造出了一頁美麗母校的光輝史。

同學們除了打球及田徑比賽之外,還有些課外活動如遠足旅行及郊遊等,師生相處有如大家庭。每年節日學校舉辦活動,如春節有舞龍舞師、拜年、花燈,鄉親唱滇劇,同學們則準備唱歌、跳舞、演話劇。緬甸最大的節日為獨立節,不分種族的學校都來參加運動比賽,我校也不例外,比賽項目很多種,而我校拿到的獎品也最多。學校的榮譽當不在話下。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記趙家華君逝世一週年
作者:藺汝蓮

家華:您離開我們已一年了,在天堂的日子還習慣吧? 您是最能適應環境的人,趙銑校長定能照顧好您,祝您們在天堂裡幸福快樂!
         家華,記得嗎?在小學一年級時,一群生澀的小毛頭聚在這班,這班同學的家長背景可是大有來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爸--當陽華僑中學校長兼教務主任,還有董事們的孩子,你呢!?是你爸的寶貝,穿著一雙洋皮鞋到處跩人,在班上你年級最小卻又聰明過人,趙校長教導你可是最有愛心和耐力的,你就是運動細胞少了一點點,班上的男、女生是非常頑皮好動,對於"玩"這玩藝兒本班可是十八般武藝全能。那個年代騎單車(自行車)是最夯最時興的活動,我們大部分的家庭都沒單車,劉順緯或熊革民從家中騎來,放學後,每人輪流排隊學騎單車,你也跟著女生排隊等候,你想插隊? 門都沒有! 熊革民女同學會把你拉到最後,重新排隊。全班玩"小雞棒”你和我也不是能手,玩"通崗遊戲”你也玩不過番承華、周黑子、俸玉蘭和熊革民們的衝勁。春天到了,悶了一個冬季,週六絕對要到學校後山去追兔子和打仗遊戲.。初夏囉!!滿山遍野的熱帶水果,馬朗(波羅密)、芒果、姑娘果、洋奶果和橄欖果,酸澀照吃。記得嗎?把未成熟的馬朗用松樹籤插入果實,再搬到黑板旁的櫃子裡,六天後熱透了,那香味飄過講台,上課的心情可想而知。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余麗娟

我的老同學趙家華已去世好幾天,我還是很鮮明的感覺到到家華那張酷酷的臉,似乎在說:「別怕有我在,天塌下來有我幫你撐!」,揮之不去的是;他的點點滴滴,總是填滿著我空白底時光 今接獲同學來電要我代表中八班撰寫記念文表達我們無限的哀思,就毫不思索的答應了,也許是因為我也同樣有許多話,想跟家華說吧!
  家華:說真的,我永遠忘不了十幾歲那時的你,為我們一批來自緬北當陽同學做的那件事。一部大公車載著十幾個二十來歲的鄉巴佬進城逛大街,欣賞台北夜景,一車年輕學子頓時忘了離鄉背井的憂愁與不安,嘰嘰喳喳的好不快樂,真服了你;當時民國59年的台灣,計程車很少,坐得起計程車的是國大代表,我們這群窮學生在台灣無親又無故,人生地不熟,家華就是那麼有能力,竟可以弄到ㄧ部專車及司機,載著ㄧ批先到的同學來接機,好感動!
  我們中八班裏家華是年齡最小的ㄧ位,情同兄弟姐妹的中八班同學常在趙家聚餐,大家一起煮一起吃一起玩,也常大考大玩小考小玩,大伙一起到郊外踏青,抓野兔、採野果、抓魚、手牽手跳土風舞。逢年過節 勤練舞蹈好為緬北華僑學校去鄉親家拜年表演,順便賺取紅包。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杜厚成

四十年前,我曾在緬北當陽趙家住過一年,其時,我住在貴概,第二個孩子出生不久,有一天,一位朋友來串門子,說當陽趙老師有意找一位英文老師,我正感無聊,與妻商量後,一口答應。後來,按照趙老師的安排,先到臘戍市,由馮長風君陪同出發,為了安全,到當陽的檢查哨前,就先下車,由趙家華君扛著我的行李,接我回到他家。
  此後一年,我就住在趙家,趙家很大,前面一個大院子,種了很多花草樹木,而所謂華僑學校已被政府沒收,只能分散教學。每日茶餘飯後,常與趙老師天南地北的閒談,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無所不談,有些兒指點江山縱論天下的樣子。原來,趙老師在日寇侵華時,本是一位投筆從戎的愛國青年,在滇西作戰多年,因遠避赤禍,才舉家來到緬北,為了生活,乃從事教育工作,以教務主任身份主持校務。趙老師頭腦縝密,學校被沒收前,就把大批書本藏在棺木之中,以後,各班級學生們才有書讀,小學生沒有老師,趙老師就把幾位初中畢業生組織起來任教,而且,解決了彼等的高中學費問題。
  趙老師常常很感概地對我說:「住在這種地方是沒有希望的,孩子們一定要去台灣,只有送去台灣才有出路!」。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馮長風、李錦天

趙家華先生,民國41年9月22日出生於緬甸北珊當陽市,祖籍雲南省龍陵縣人,為前當陽華僑中學校長趙銑先生之長公子,下有二位妹妹及一位弟弟,自幼聰穎過人,深受家族及師長之愛護。在旅居北珊期間,由於戰禍頻仍,物資缺乏,生活艱辛,家庭之生計僅靠其父之微薄薪資支應,捉襟見肘,幸賴母親勤儉持家,含辛茹苦將眾多子女扶養長大,然終不改先生立志向學之心,在其父諄諄教誨之下完成初中學業。
  民國55年4月,因緬政府實行國有化政策,將所有境內之華僑學校收歸國有,華僑子女頓臨失學之苦,先生乃追隨其父,設立僑校補習班就讀高中部並兼代小學教師,半工半讀,完成部份高中學業。民國58年9月赴台深造插班就讀於國立華僑實驗中學,畢業之後考入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因志趣未合,次年改讀台大社會學系完成大學學業。
  民國63年,先生就讀大學期間,相繼接回弟妹及父母回臺就學定居,為了就近照顧雙親,標下臺灣大學男生宿舍福利社之經營權,安排其父母管理及照顧,一方面可賺點生活費以維持基本生活,一方面可以讓雙親打發寂寥的時間,弟妹也能安心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故全家得以安身立命於台灣。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正文

我從未想到20年後再回到故鄉--當陽,以當時的時空背景要申請去台灣者在緬甸辦離境後緬政府是絕不容許再回去的,所以也從未懷著一絲希望回去,當時那一種與家人生離死別的感受是何等的沉重。如今國際情勢有所轉變,所以近幾年來往返緬甸非常頻繁,要回去也不須要再轉往香港、泰國,直接飛往仰光就可以了,直航對當陽人而言,可以解思鄉之苦,給我們當陽人帶來了不少方便。
  離開當陽已有20年了,時間並不算短,又重回它的懷抱,那一種回娘家的感覺無法言喻,無論走到哪理看到任何事物,動態的或是靜態的、都有一股深厚的感情,具有回憶的歷史價值。我可以這麼說只有當陽才找得到親情和友誼,它就像一個大熔爐,它不看你的膚色,也不問你來自哪一省,此趟回去當陽,正是太平時期,也是軍政府上任以來是治安史上的最好時期,我覺得交通方面也有明顯的改善,市容也改變了很多,唯一不變的是當陽的熱情,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資產,永遠享用不盡,這難道不是我們當陽人的驕傲嗎?
  回到當陽難免會有少許觸景傷情,從前的往事和點點滴滴都一一湧上心頭:由於一場大屠殺,而和當陽結下因緣,也改變了我的一生。記得我童年的時候,我家居住在鄉下的擺夷寨--蠻沾(產米區),當時我才六歲,我記得一個漆黑的深夜父親把我們幾兄妹從熟睡中拉起,當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是矇矇瞳瞳,尾隨父母親跑到院子大門兩側白臘條樹旁蹲下院子大門是用兩棵長竹竿橫穿著,是用來給牛車進出用的感覺上是空空的接的我們的視線從白臘條縫隙中看過去對面的雜貨店赫然發現幾個彪形大漢,有的手提著氣燈,有的手提著開山刀向跪在地上的商家大吼大叫,因為大馬路相隔太遠,看到的只是一些混亂的場景,接著是一片廝殺聲以及一些哀嚎聲,當時的情景簡直把我們嚇壞了,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而那一群土匪終於離去了,結果才得知那是一樁碟血命案,究竟是仇殺?還是財殺?如今還是一個謎,事情發生以後父親整天的心情都悶悶不樂,在朋友的建議下,父親終於決定要離開此混亂之地,全家連夜打包,第二天父親就包來一台卡車,我們全家就依依不捨的就離開了我的童年之地,就這樣和當陽結下了因緣。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楊廣敏

萊莫群峰雄峙,山嵐裊繞風光;萊吉陡崖聳立,夕照相映輝煌。
根戞飛瀑天簾掛,起浪逐波奔前方;巒戞小江水見底,魚兒活躍--漁民捕魚喜洋洋。
北嶺塔尖林立,放生南湖金魚塘。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作者:杜厚成

民國五十六年的秋天某日,我端了一張矮凳子,坐在門前看一份英文報紙。那天正是五天一集的墟期,當地做小生意的商人及賣飲食的都去市場上去擺攤去了,因此,街道上人來往很是熱鬧,附近村寨的傣族、景頗族、僳僳、傜家和小漢人都肩挑、頭頂著各項山產來這個位於緬甸東北的小鎮趕集。
  一個董姓朋友來串門子,見了面寒暄幾句問道:「報上可有什麼消息沒有?」我告訴他報上說:「大陸搞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到處鬧事」。這時,緬甸陸軍政變,奈溫將軍組織了社會主義路線黨,在全緬各地實施軍事管理,各行各業都被沒收了,華僑學校、華文報刊一律封閉,米、油及日用百貨實行配給。這時我醫學院畢業,對現實不滿,自大陸棄職潛逃,進入緬北山區,輾轉遷徙來到貴概縣城定居結婚,已有五個年頭,正感到前途茫茫,想作一個自由自在的升斗小民而已,可是此時緬甸已搞共產,一切物品都憑證購買,定量配給,這種日子真不易度過,老董的到來帶給我絕佳的契機。他對我說:「離臘戍只有三、四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叫當陽的小鎮,是漢族聚居的地方,比這兒熱鬧多了,那兒有一位趙銑老師。原先是華僑中學的教務主任,如今搞了一個補習班,計劃培植一批年青人去台灣升大學,打算聘請老師去任教,你能否考慮幫忙教授高中英文、數學及理化呢?而且,那地方常有馬幫去泰國,有機會的話,或者可以去泰國另謀出路的。」我心想,作魚作蝦也要出入太平洋,在這種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苟且偷生不是辦法,而且趙銑老師給月薪緬幣伍佰元是很不錯的,當地物價低廉,緬校教員待遇不過貳佰元而已,因而約定翌日回話。跟妻子反覆商量之後,她十分贊成,她在當地作護士,娘家是殷實商家,亦表同意,我也就教於一位張星權君,他畢業於華南農學院農化系,逃至當地教初中數理化多年了,平日鼓勵學生用功,有一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對我說:「你先去打頭陣,若環境合適,我也過去,憑我二人之力,高中那幾本書難不到我倆的。」就這樣,我倆決定去當陽開拓我們的新天地。
  董君得到我答應教職之後,去了一次當陽,回來告知我一切安排妥當,叫我第二天自己坐車到臘戍,在車站等候,會有學生前來接應,安全無慮。果然,翌日中午抵達車站時,就見一位年青人趨前致意,自報姓名馮懷瑞,解說如何去當陽,保證無事。那時,緬甸正處於軍管期間,各城市都有軍警盤查行旅,還沒抵達當陽的哨站,另一位學生趙家華,也與馮懷瑞一樣是謹慎精明的小伙子,他早就守候在城外,我們一行三人於是拐彎抹角地東轉西轉繞過了哨站,進入當陽市。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作者:楊源璽 (87/6/30)

旭日東昇,光明燦爛。遠山近水,寧靜舒適。蟬聲,盛夏。穀香,秋濃。圍爐唱戲,可不是冬尾春至。
  當陽─位於緬北珊邦的一個小壩子,印度人、中國人、緬人、及擺夷雜處在一起,更是大多數雲南同鄉的第二故鄉。因為戰亂,神州變色,赤紅染遍了秋海棠。共產,共慘了多少個家破人亡。當時正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年代,昔日詩人的感受,更是我們這一代父兄的寫真,所遭遇到的苦楚更勝於詩中的情景,流離失所,家園在那?落腳何方?因地之便,一水之隔即可到達昔日英國殖民地的緬甸,亦是中國大陸未定界幾千公里的「撲馬」,是柏陽先生筆下「異域」的素材,是多少苦難血汗交織而成的滄桑。還好,緬甸是個尚可棲身的鄰邦,物產豐富,地廣人稀,各種民族,相安無事,加之剛獨立的嬰孩期,對紅禍惹來的紅潮,還不致趕盡殺絕,當然掠奪土地,威脅政權的恐懼感不是沒有,之所以一狀告到聯合國,而有了兩次國軍撤台的事實,這是「異域」作者撲捉的先期。
  馬克斯主義,造就了無數的黑五類,利用人性的自私和無知,相互鬥爭,隨著歲月流失,難民潮未曾間斷。不信?看古巴難民潮,香港逃亡潮,東南亞(越南、寮國、柬埔寨)的南海血淚及殺戮戰場。共產主義是近代史上最邪惡的亂源,是人性最醜陋的洗禮。一心要爭脫共產統治的黑五類就利用十八般武藝源源不斷的向有自由空氣的地方流浪。有人才有世界,存活才能創造未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漢冑之後豈可忘本,孩童不能不知書,中原文化源遠流長,非得識它不可,只要有十家八家漢人小村落就會找個老師來教教那裏的幼兒認識中國文化。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趙家華

爸:
  您辭世近四年了,卻仍留給我無盡的悲痛和思念!
  想您生逢離亂,流亡緬北,創辦僑校,在艱難困厄中,不僅要面對開辦時的艱辛,還得慎防中共無情的赤化。您克困自勵,披荊斬棘,把學校從國小拓展至高中,在那苦難的年代,您對學生視如己出,亦師亦親的教誨,流風所被,浸染所及,回台升學的學生,在各工作場域都能馳騁其上,笑傲其間。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余家隆 (2005/2/22)

我是當陽華僑學校初中部的中三班,我們這一班比中一班及中二班的同學多得太多了,記得中一班是三男三女六個人,中二班也是六個人,但全班都是男生,當時我們叫他們班是和尚班,而我們班呢,有15個男生及6個女生共21人,全班人員名單詳列於本文之後。
  我們中三班雖然人多,但比起前兩屆學長班,我們班卻是最多災多難的一班,至今已有男生六人及女生兩人不幸去世了,當年我們班上,男女同學相處的非常好,大家都像親生的兄弟姊妹一樣,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在這一段人生的黃金蚩歲月裡真是難能可貴。現在回想起那時的歡樂時光,真是傷感萬分。
  當陽這個小地方,距離中日戰爭時之中(滇)緬公路很近,相距只有80英哩,陸地上跟中國大陸相接,在當陽居住的漢人中以雲南人最多,廣東人也不少,別的外省人,甚至印度人也有。宗教方面則清真教的人不在少數。雲南人中騰衝和順鄉的鄉親們,他們有一家鄉的習俗是每到農曆過年時,全家都會吃一種甜食叫做「頭腦」,我是龍陵人沒有這種習俗,但為求頭腦聰明一些,我們幾個同學曾在過農曆年時,特別到同班同學李錦亞家去吃過一次「頭腦」,但是吃了之後到底有沒有聰明一些呢,那只有個人去體會了!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曾在當陽華僑中學任教或就讀過的老鄉們,大家好:
本會三年前就打算出版「當陽華僑中學師生回憶錄」了,無奈三年來收到的稿件太少,無法集結成書,因此只好先將收到的部份稿件打字上網,待文章篇數足夠時再印刷出版,並請大家多多撰稿,謝謝。
當陽華僑中學師生回憶錄編輯委員會敬啟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