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話僑中     作者:李美雲

十年人事幾番新,在行將超過半個世紀漫長的歲月裡,從童年到學生時代的成長過程中,雖已流逝了太多的往事,依然尚有許多忘不了的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長存在記憶的匣子裡。

我父母是緬甸華僑,我的兄姐妹們皆土生土長在緬北當陽,還有很多鄉親父老一同住在這個複雜的小山城裡,鄉親們集資興辦了當陽華僑中學,好讓子孫後代能受到華文教育。1955年我被父親送進學校讀書,當時已有八歲,兄姐也早入了學,同學都比我小,常被取笑,使得我心理極不平衡,有時就會出現一些偏差行為,幸好後來有一位啟蒙的楊老師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將我導入正軌,得以度過快樂學習的童年。

學校面積廣大,只欠缺修整,大門右側是間二層樓的木屋,樓上為初中部同學的教室,樓下則是小學部同學的教室。大門左邊是株高大的老榕樹,學生們常到樹下玩耍,正前方堆了很多石塊像幾座小山,還有木材和水泥。後來聽父親說,那是用來建大樓用的,董事會議決定,秋雨過後就開始動工,高班同學下課後大家都幫忙抬石塊,掃地。第二年冬天,眼看著平地起高樓,新的教學大樓逐步完成。師生都很高興,從木屋搬過來,新的教學大樓呈四方型,輝煌耀眼,樓上有三間教室及一間教務處,中間還供奉了釋迦佛,樓前走廊可晀望對街的街道。春節慶祝學校落成典禮,鄉親士紳及家長都來參加,非常熱鬧,學校舉辦很多慶祝活動,包括唱歌、跳舞、演戲劇等。開學時又增加了幾位教師和很多新同學,有了很好的讀書及學習的環境。接下來就是開闢讓學生有鍛鍊身體的操場。大家再次合作剷草填土,把樹木移到學校四週種植,使操場平坦而有型,有跑道、排球場、籃球場等。每晨六點之前都做早操、童軍操,七點鐘聲響才進教室上課。學校前面有四個花園,由四班同學負責管理、比賽找花來種,修理拔草,早晚澆水,眼看著小樹逐漸長高,花兒開放,比賽結果都有加分,花園中間有走道可來回賞花,有小亭可供大家休息。接下來就是挖池塘的日子,同學都不怕苦,下課就挖,幫忙除草及抬土。勞作考試以抬土計分。一畚簊一分,六十分及格,下課就去抬,頂著大太陽,汗流夾背,兩手長疣,還一邊唱歌,一邊聊天。挨過一個春天和冬天之後,池塘已挖好了,還用最大的石頭做了假山,池塘四週及中間的小島種了整齊的柏揚樹及垂柳,經常修剪,再陪襯著四個花圃紅花、黃花、及玫瑰花,眼前的母校絢爛光華,優美極了,全校師生就這樣胼手胝足地共同締造出了一頁美麗母校的光輝史。

同學們除了打球及田徑比賽之外,還有些課外活動如遠足旅行及郊遊等,師生相處有如大家庭。每年節日學校舉辦活動,如春節有舞龍舞師、拜年、花燈,鄉親唱滇劇,同學們則準備唱歌、跳舞、演話劇。緬甸最大的節日為獨立節,不分種族的學校都來參加運動比賽,我校也不例外,比賽項目很多種,而我校拿到的獎品也最多。學校的榮譽當不在話下。

一年一年的過去了,歡樂的日子特別短暫,眼看著同學們畢業離去,有的到外校升學,也有的因家庭因素不再升學了,有幾位師長離校他就,大家就在依衣不捨之下默默地祝福他們。但大多數的老師則用了畢生的心血灌溉在僑中,青史留名,值得敬仰。

我讀書時緬甸北珊時局不穩,常有暴動,尤其位於當陽附近的擺夷山寨,叛軍入侵內地,為了兩軍爭奪地盤,發生了無數次的激戰,槍聲日夜不絕,百姓們都躲到預先挖好的防空洞裡,飛機盤旋在營地,炮聲隆隆,學校放了大假。父親為了安全,全家遷到下緬甸去暫避,一住年餘,倖好戰爭沒有再延續,不久就平息了,再回到學校時,同班同學早已畢業,自己成績則一落千丈,一個錯誤的選擇,使自己無心再讀下去。至到後來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為時已晚。

十年的學校生活,是留戀,是惆悵,不捨的默默告別。回頭看看十年間又添建了兩排新的教室,花園池塘、柏樹、風風、雨雨、點點、滴滴,一切的一切,莊嚴美麗的母校依然故我,只有老榕樹不見了。

走出校門,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萬般無奈的情緒叫我今後不知何去何從。二十歲的我從此背負著婚姻沉重的責任,開始我坷坎惡劣的命運。為生之計,我歷盡滄桑,任性而倔強的我對現實低頭幾乎迷失了自己。自卑,自尊使我與同學之間友誼漸行漸遠。1963年事變,緬政府來個大翻身,一天之間就把人民百姓的金錢財產全部控制了。所有中國人的商店全部充公霸佔,百元大鈔禁用,學校被封,一場世紀大浩劫降在人民百姓身上,有錢人變窮了,窮人更翻不了身,後來的子孫只能偷辦補習班來求學,學生面臨失學痛苦,這就是緬政府實行的社會主義政策。從此人民不再安居樂業,此事引起國際撻伐,但緬政府毫不理會,可憐的老百姓只有敢怒而不敢言。

二十年的婚姻生活,我已步入中年,看透了人生百態,時常懷念著學生時代時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下一代前程,最後決定離開這傷心之地投奔自由袓國定居。拜別父母之後,全家來到台灣是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我嚐盡了人情薄如水的滋味,汽機車的喇叭聲、擁擠的人潮、在混亂的街道上亂成一團,閃爍的霓虹燈,弄得我頭昏眼花,我會在這裡一生一世,我要怎樣去解決眼前的很多難題,面對生活的挑戰,絲毫沒有信心。我不覺懷念起有山、有水、有藍天的當陽,還有我的親人和朋友。當我勉強自己適應新環境之時,在朋友婚宴上遇見了幾位老同學,有些早在三十年前到了台灣,大家相見,恍如隔世,相對都已步入暮年。歲月催人老,時光不饒人,真有一回相見一回老的感嘆。還好歲月帶走的是時間,帶不走真摯的友誼,原來離別不是感情的分散,而是力量的擴張。同學會相聚之期就在眼前,我懷著期盼之心能為友誼之情延續下去。第三個轉捩點就留給下一個時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陽旅台同鄉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